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三改同步”推进行政区划改革试点

时间:2024-05-09 03:16:33
“三改同步”推进行政区划改革试点[本文共2392字]

一、基本情况

富顺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幅员面积1342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07.56万人,原辖26个镇乡、318个行政村、63个社区。全县人口少于3万人的乡镇有8个,占乡镇总数的30.8%,人口最少的乡镇为1.7万人;幅员面积低于60平方千米的乡镇有19个,占乡镇总数的73.07%,面积最小的乡镇为25.38平方千米;行政村平均人口2100人,3000人以下的行政村有19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2.3%,总体呈现“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行政村数量多、村均人口少”等特点。

富顺县按照省委、市委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同步实施镇改街道、撤乡并镇、行政村建制调整。截止9月10日,完成新组建镇、街道办事处挂牌和建制调整村党组织换届工作,将于9月30日前全面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调整后,全县撤销乡镇建制9个、减幅34.6%,新设立街道办事处3个;调减行政村建制110个,行政村由318个调整为208个,减幅34.6%;幅员面积60平方公里以下的乡镇由19个减少为5个,乡镇平均幅员面积由51.62平方公里增加到68.13平方公里;平均户籍人口由4.14万人增加到5.38万人。

二、主要举措

(一)坚持“三个同步”,加快区划改革进程。一是科学制定方案。厘清撤乡并镇、镇改街道改革和行政村建制调整的法定程序和时间要求,找准工作和时间结合点,科学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将“三条支线改革”融为“全县一项改革”。二是统筹改革推进。坚持法律程序有机融合和无缝衔接,做到“调研论证、征求意见、风险评估、启动实施、完成时限”基本统一。三是全面缩短进程。同步推进三项改革,改革时间从程序上压缩了一半,做到“最大程度减少改革阵痛期、最大空间降低改革成本、最大限度消除工作影响”。

(二)重塑“三大板块”,建设县域经济强县。一是做强城市区块。立足于建设“双五十”中等城市目标,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需要,将原县城所在地富世、东湖2个镇和临近县城的互助镇优化设置为3个街道办,城区规划面积由35平方公里增加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4.7万增加到37.3万,进一步做强城市经济,增强城市板块“主干”引领带动能力。二是调优中心区块。立足于打造区域发展极核,做优中心场镇空间布局,分别在县域东、南、西三面,合并8个镇乡,组建4个县域副中心,增强中心镇带动力吸附力,形成区域板块“多支”竞相发展局面。三是激活边远区块。立足于防止边远乡镇边缘化,将4个边远乡镇重组合并为2个镇,合并后的政府驻地设置在区域交界位置,最大程度减少边远乡镇加剧边缘化的状况,稳定边远板块“远支”经济发展。

(三)聚力“三项支撑”,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一是做实产业支撑。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功能分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17个镇乡和3个街道办的规模和产业布局,加快建设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20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和3个文旅融合景区,提升产业支撑力。二是优化机构支撑。统一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六办一所”、事业机构“四个服务中心”,县政府驻地、人口超6万人的“三镇两街道”和3个百镇建设试点镇适当增设行政和事业机构。撤并乡镇设置便民服务站6个,撤并村设置便民服务点110个,确保区划调整后“撤镇村不撤窗口、减人员不减服务、少数量不少质量”。三是夯实人才支撑。每年县本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建改提”工程,优化阵地建设。坚持“总体谋划、县乡统筹,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合理利用职数空间、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选优配强班子,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近30%。推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新设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专干,大力从优秀农民工中选拔村级班子,调整后全县优秀农民工村支书占比达2/3以上,村干部职数由1272个减少到1080个。

(四)强化“三个保障”,确保改革有力有序。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的区划调整改革领导小组,确定1名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指导乡镇,抽调精干力量组建7个专班,通过镇村主要负责人一对一谈话、召开乡贤座谈会、群众代表大会等形式,多层次多领域进行政策宣传、思想引导、组织发动,举全县之力做好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二是强化经费保障。保持镇村财力保障仍按原建制不变,新建乡镇统筹使用,明年按新建乡镇财政体制基数进行统筹调整。从长远看,区划调整后,按现行乡村两级财政保障标准测算,全县每年将减少村级财政支出1500万元、乡镇财政支出3300万元。三是强化纪律保障。严控突击提拔、突击进人,严控突击花钱、转移财物,严控以权谋私、失职渎职,严控不良舆情、风险隐患,坚决营造风清气正、高效有序顺畅、区划调整和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改革氛围。

三、几点启示

坚持党政主导、把舵定向,这是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政治保障。将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作为全县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发展机遇,组建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总统筹的推进机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书记办公会、县委常委会、县委全委会等,专题研究讨论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调整中的一些重大敏感问题,并及时向上级党委报告情况;同时,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外出考察学习、下沉基层调研,摸清乡情民情和干部思想,为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奠定基础,确保行政区划改革的政治性、协调性、科学性、合理性。

坚持因势利导、引领发展,这是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核心目标。把推进区划改革作为实现“建设经济强县、教育强县、中等城市和实现撤县设市”四大目标的有效载体和基本路径,坚持从实际出发,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推行“三改同步”, 着眼资源配置优化、开放合作共赢和可持续长远发展,因地制宜地进行统筹科学规划,通过区划改革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重塑经济地理板块、推动资源要素整合、调优调强产业结构,努力做大城区规模、做强中心乡镇、激活边远乡镇,推动“干支”协调发展,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底部基础。

坚持合理分流、建强队伍,这是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重要抓手。将选优配强班子队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作为区划调整的关键内容之一,组建专班进行全面摸排、精准研判,统筹抓好干部分流。结合地理、人口、文化、经济实力和发展定位等因素调配干部,确保新班子结构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整体素质高;充分考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用好上级政策稳妥安置干部,尽最大努力做到“组织满意、干部服气、群众认可”,确保改革调整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民生为本、惠及群众,这是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根本遵循。将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区划调整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按照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规律和群众服务需求,适当增设乡镇行政和事业机构、村干部职数,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科学确定乡镇政府驻地、村(社区)办公地点以及便民服务站点;同时,进一步 改善农村饮水、电力、道路、人居环境等,推动管理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确保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改同步”推进行政区划改革试点[本文共239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