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老党员医疗咨询义诊先进事迹

时间:2024-02-25 19:01:39
老党员医疗咨询义诊先进事迹[本文共6511字]

第一篇:老党员医疗咨询义诊先进事迹

叶老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医疗事业31年。退休后回京,扎根社区,为百姓提供咨询义诊,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在志愿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幸参加2014年12月5日的叶如陵讲坛,作为共产党员中的一员,叶老的一生经历对我,让我提高了自己的党性。

29岁,一个正直人生中风华正茂、大有作为的年龄,叶老跟随党和国家的指示:优秀知识分子要将你们的知识带到边疆去。叶老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并且选择了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叶老当时和其他的青年人一起组成医疗队进入**,进行为期3年的支援活动。在当时看来,没有人会预见到这样一个选择,会改变叶老的一生,叶老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从国家命运相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讲座之初,叶老谈到雷锋对自己的鼓舞,很惋惜的说:"我跟雷锋同龄,如果他现在活着,应该有72岁了!"雷锋精神让叶老在大学时就为自己定下了人生信条:忠诚于党,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错事。正视对雷锋精神的信仰,叶老作出了改变自己人生的选择。当时**条件的恶劣是超过医疗队想象的,到了**后叶老及其他5人被分配到分到****马奎拉煤矿(这里**第一代产业工人诞生的地方)。煤山海拔高5240米,他们的生活区海拔为4800米,紫外线强,特别缺氧,刚到不久叶老就得了多血症。由于气压低,水只能烧到73度,他们终年吃夹生的米和面,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吃到木耳、黄花菜。除了物质匮乏外,矿山周围荒芜人烟,矿山对每月派一个汽车,去地方购买一个月以前的报纸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为了给当地的矿工、牧民看病,叶老学会了骑马。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叶老等6人也创造了奇迹,在矿山有限的条件下,为垂危的病人做手术,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

3年支援期满后,由于叶老的工作能力得到当地领导的肯定,**地方希望叶老能继续留在**。**当地没有像叶老这样的大学生,起初,叶老做了很大的思想斗争,但他还是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认识到在这里一样可以所有作为。3年前一同去**的队友中,只有叶老一人留下,随后叶老被安排到**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但即使是当地最大的医院也只是几间平房,医院的医疗条件还抵不上内地的卫生所。并且医院当时也只有外科、内科和儿科等简单分类。当时青藏公路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医院没有脑外科领域的医生,所有送到医院脑部受伤的病人都必死无疑,在这样的处境下,叶老决心钻研脑外科。74年至75年学习脑外科,很努力,和医生、护士、清洁工做好关系,学习。上海医生说是否愿意留在上海,叶老谢绝,从叶老开始**有脑外科,开创脑外科第一人。

把医院建好,在**留下一个好的医疗条件是叶老的心愿。叶老对藏族同胞进行医疗培训,成立**医学院,1982年有第一批藏族大学生。利用北京的医学院支援**,签订十年对口培训协议。1984年担任医院院长,协和医院配专家、医疗小组进藏,实施请进来,送出去计划,每年送**医生在协和医院培训。经过几次反复,协和帮助培训**博士生、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1997年对全国进行评审,**第一个三级甲等医院,设备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2014年叶老退休离开**,当67岁的老院长重回医院时,国家大力投资新建医院大楼、新增设备,医院新貌让老院长十分感概。

1970年进藏,2014年离开,叶老对**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那里的人、山、水、草原影响了叶老的性格和人生观。藏族同胞的淳朴的优秀品质影响了叶老的一生。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影响了叶老的一生,可以说**是叶老的第二故乡。

退休回京后,叶老扎根社区,为百姓提供咨询义诊,选择放弃那些医院的高薪聘请。联系引进社区医疗服务车、建立"爱心小屋",在家中设立服务热线电话,成为了社区居民的保健医生。此外还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亚运会、毛主席纪念堂等,哪里都有他的身影,我相信他走到哪里,就会把志愿精神带到哪里。

第二篇:老党员医疗咨询义诊先进事迹

叶如陵--党员的选择和信仰

——老党员医疗咨询义诊先进事迹

叶老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医疗事业31年。退休后回京,扎根社区,为百姓提供咨询义诊,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在志愿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幸参加2014年12月5日的叶如陵讲坛,作为共产党员中的一员,叶老的一生经历对我,让我提高了自己的党性。

29岁,一个正直人生中风华正茂、大有作为的年龄,叶老跟随党和国家的指示:优秀知识分子要将你们的知识带到边疆去。叶老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并且选择了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叶老当时和其他的青年人一起组成医疗队进入**,进行为期3年的支援活动。在当时看来,没有人会预见到这样一个选择,会改变叶老的一生,叶老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从国家命运相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讲座之初,叶老谈到雷锋对自己的鼓舞,很惋惜的说:"我跟雷锋同龄,如果他现在活着,应该有72岁了!"雷锋精神让叶老在大学时就为自己定下了人生信条:忠诚于党,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错事。正视对雷锋精神的信仰,叶老作出了改变自己人生的选择。当时**条件的恶劣是超过医疗队想象的,到了**后叶老及其他5人被分配到分到****马奎拉煤矿(这里**第一代产业工人诞生的地方)。煤山海拔高5240米,他们的生活区海拔为4800米,紫外线强,特别缺氧,刚到不久叶老就得了多血症。由于气压低,水只能烧到73度,他们终年吃夹生的米和面,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吃到木耳、黄花菜。除了物质匮乏外,矿山周围荒芜人烟,矿山对每月派一个汽车,去地方购买一个月以前的报纸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为了给当地的矿工、牧民看病,叶老学会了骑马。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叶老等6人也创造了奇迹,在矿山有限的条件下,为垂危的病人做手术,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

3年支援期满后,由于叶老的工作能力得到当地领导的肯定,**地方希望叶老能继续留在**。**当地没有像叶老这样的大学生,起初,叶老做了很大的思想斗争,但他还是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认识到在这里一样可以所有作为。3年前一同去**的队友中,只有叶老一人留下,随后叶老被安排到**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但即使是当地最大的医院也只是几间平房,医院的医疗条件还抵不上内地的卫生所。并且医院当时也只有外科、内科和儿科等简单分类。当时青藏公路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医院没有脑外科领域的医生,所有送到医院脑部受伤的病人都必死无疑,在这样的处境下,叶老决心钻研脑外科。74年至75年学习脑外科,很努力,和医生、护士、清洁工做好关系,学习。上海医生说是否愿意留在上海,叶老谢绝,从叶老开始**有脑外科,开创脑外科第一人。

把医院建好,在**留下一个好的医疗条件是叶老的心愿。叶老对藏族同胞进行医疗培训,成立**医学院,1982年有 ……此处隐藏1440个字……了地下党组织。

胡梅芳与其他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暗中调查土改情况,秘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有好几次都差点暴露身份,被反动派抓获。

“别人是先入团后入党,我是先入党后入团。”回忆这段特殊的经历,胡梅芳嘴角扬起淡淡的笑容。1951年1月,他光荣入伍,却没有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一个月后,由于胡梅芳在部队表现优异,当时部队团长主动推荐其入团。为了不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胡梅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1年8月,胡梅芳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采访中,胡老唱起这首歌,声音嘹亮,深情款款,唱到最后,眼中溢满了泪水。

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美军飞机盘旋在上空密集轰炸,即使躲在防空洞里,都能听到阵阵“轰隆隆”的惊天巨响。“马路被炸得面目全非,全是一个个大窟窿!”胡老说,在那样的环境中,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他主要担任通讯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了两年之久,他因此患上了眩晕症,现在,只要一搭乘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就会满脑的巨响,导致剧烈眩晕。

二、8年捡回80吨农药瓶

浓密偏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虽已是80高龄,但胡梅芳与同龄老人相比显得格外的精神矍铄,走起路来像一阵风。

“我这人闲不住,总喜欢找点事情来做!”见不得荒田摞土,已经有多年没有种田的胡老,近年又开始种田了。近日,记者前往胡梅芳家采访时,老人正从田里回来,双脚满是泥巴。

胡梅芳为何捡农药瓶?这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本村一村民农忙后,脚不小心被田埂上一块农药瓶的碎片给割伤。也许是农药瓶上残留的毒液所致,后来这名村民的脚虽伤愈,却留下了后遗症。

这件悲剧令他深深震撼,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不让这样的悲剧再上演。而他所能做的就是收集人们丢掉的废农药瓶。

一辆手推车、一顶草帽、一个水壶……胡梅芳不知疲惫地弯腰捡起一个个废弃的农药瓶,甚至连指甲大小的碎玻璃他都不放过。水库、塘坝、渠道……有水的地方,总能寻觅到胡梅芳熟悉的身影。

8年间,胡梅芳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他以本村为中心,西到20公里之外的双田、红茶亭等村,东到官庄村、霞流、吴集乡,总共走遍附近十几个村,累计行程达千余公里。

一个个废弃农药瓶、一车车废弃农药瓶……8年风雨无阻的坚持,胡梅芳共从田间地头捡回80多吨农药瓶和碎玻璃渣。最初捡来的农药瓶和玻璃渣还有地方放,可后来捡得多了,家里也堆满了,他又把这些农药瓶和玻璃渣卖到回收玻璃的商家。可是一斤碎玻璃也就三、四分钱,有时候一车玻璃还抵不了运费。有些村民不理解,觉得胡梅芳放着清闲日子不过,一把年纪了还瞎折腾,完全是“犯傻”。

有人问他:“您多年花这么大的精力在捡瓶子上。值得吗?”他说:“我老了,做不了大事,捡几个农药瓶,帮乡亲们尽点小力”。“您以后还会不会继续捡下去吗?“对,只要我能走得动,我就会一直捡下去!”回答斩钉截铁。

双泉村村党支部书记赵新生说:“老胡,这辈子认死理,在别人的眼里是‘犯傻’,其实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践行一名党员的诺言。”

www.【范文网】

第五篇: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即将结束,在这次人口普查中,**社区普查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处处涌现出先进事迹。社区党员在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批乐于奉献的优秀退休老党员,**就是其中的一位。

**住在我社区西八苑1栋102室,是当年的下乡知青,**公交公司退休人员,今年已经63岁,个子不高,但看起来身体很结实,性格也开朗,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是我们社区歌咏队的成员之一,这次人口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情况,**这位老党员主动要求担当指导员。她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人口普查有关技能,积极做好普查员的普查指导工作。我社区人口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大部分是退休同志,由于年龄原因,对他们来说,人口普查填表工作是一项琐碎而又复杂的事情,很易出错,在填表培训过程中,有一些逻辑关系,**面对种种情况进行分析,不懂就问,在社区往往一做起人口普查工作就耽误了回家吃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身上透漏出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拿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我**搞不清楚的事情。她强烈的责任感和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感动了社区的每一位普查员,在社区营造了时时有创先、处处有争优的良好氛围。

在普查员上门登记的过程中,**协同西八苑普查员扎实有效地完成了摸底工作,并且正确率极高。炎热的天气,克服在上门登记的过程中被误解,爬楼梯爬到腰酸疼逐户登记造册,下决心要搞清楚调差对象的具体情况,面对户在人不在的情况,**就经常去查看,门上面贴条留言,还创造出了门缝里面插牙签看看到底有没有人来开过门的工作方式。

有段时间,**妈妈身体不好,她忙着要照顾妈妈。一个60多岁的阿姨,辗转于社区、家里和医院。人很快瘦了一圈,但是**每天下午两点左右坚持来社区一趟,去问普查员普查情况。

人口普查加班时常有的事情,哪里有加班,总能找到**的身影,有一次,应晓萍书记面对晚饭没吃的**感动了,问问她要吃点什么,好去叫点外卖来,她推辞了,“家里面饭菜都已经做好了,把事情弄好后回去吃”。 “只要肯努力,没有我们搞不清楚的事情”,**经常们自信地说。烟花大会前夕,**感觉自己要忙人普的事情,没时间去看,老早就把票送出去了。**就是这么一位只讲付出,不问收获的人老党员。

“您好,我是西一社区的人口普查员,在这次人口普查中,你们家被抽中需要填写人口普查的长表,我们需要您再次配合一下,请问您什么时间有空……”,这是长表填写过程中**每天电话预约要重复说的话,在有限的时间内,**每天给自己分任务量,通过上门,电话预约,不分黑夜和白天,只要普查对象有空,只要在**城区,**马上就赶过去,人口普查也有不愿配合的,碰到难办的问题,**总是有办法调解,回顾这段人口普查历程,她开心地说:“大部分住户还是比较配合的,但是也有难办的,工作嘛,总会遇到困难,坚持一下就好了。”由于长表填写比较繁琐,加上正式表格有限,为预防填表错误,同时便于缩短调查时的填表时间,**在普查时先用复制的表格进行信息填写,待普查对象对信息确定后让他们在正式的表格上签上名,然后拿回家慢慢填写,效果明显,有的普查户惊奇地说:“电视上说要40分钟,看来用不了嘛”。 经过**这样的普查员、指导员的不懈努力,西一社区的长表抽样普查工作提前圆满结束。后来**幽默地说:“还好,我的公交卡免费”。

西一社区的人口普查员大部分都来自本社区退休人员,同时又是中共党员,他们是社区一群最可爱的“老人”,自从加入普查员队伍,他们随叫随到,从不厌烦,悄悄地来,轻轻地去,认认真真,满怀热情,不愿留下一丝遗漏。整天幸福而踏实的忙碌着,为国家人普工作贡献自己的余热。

**,就是其中一位!

《老党员医疗咨询义诊先进事迹[本文共651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