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03-30 20:28:43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本文共6702字]

【摘要】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1

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是具体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二、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 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熟读P12:“五行说”、荀子、王夫之的哲学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代表: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慧能的“仁者心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典型代表:朱熹的“理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宗教鬼神观念;儒家的天命观。】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由:(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包括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三、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熟读P31,四个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此处隐藏1605个字……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1.发展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①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②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发展一定是变化;但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②区分新事物旧事物的正确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所以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①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质变不一定就是发展。】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A、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注意:并不是有了量变就有质变;也不是有了质变就会有发展。为什么?】

③方法论要求:

A、要重视量的积累。【要积少成多,反对急于求成;做到防微杜渐。】

B、(量变一定程度时)要地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C、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5

一、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朝有利方向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④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①矛盾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方法论:A、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B、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善于全面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

①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万物莫不相异。】

②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反对生搬硬套、一刀切。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提示: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方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最佳体现。】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①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所以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用主要矛盾的关键词:“重中之重”、“中心”、“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等 】

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用矛盾主要方面的情形:判断性质;分析形势;比较利弊等。】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要看问题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

以上第5、第6,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如果只看到两点而忽视重点,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如果只看到重点而看不到两点则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二、树立创新意识

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⑴辩证的否定观:

①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特点: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实质:“扬弃”:既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又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否定看成外力作用的结果;把否定理解为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

(2)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①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

②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①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本文共670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