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时间:2024-04-18 05:25:38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本文共9319字]

第一篇: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这是第一次读张爱玲的小说,相对以前读的那些,她的小说很短,但读完的心情却是沉重的。“没有痛诉,没有反抗,只是苍凉”。

小说的开始,通过小双和凤箫两个丫鬟的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系以及大致的情况交代了。其中女主人二奶奶——曹七巧的形象也出现在眼前。“来自麻油店、嫁给了一个病怏怏的丈夫而且在姜家也没有什么地位”。

似乎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的结局是悲剧。出身卑微的她,之所以能够嫁到姜公馆这样的大家庭,不是因为她自身有多好,而是因为她所嫁的丈夫是残废,做官人家的女儿没人肯嫁他。可即使嫁到了姜家,她依旧是卑微的,婆婆、妯娌冷落,甚至连丫鬟也可以在私底下说她。于是本来要强、泼辣的她就愈发口无遮拦,疯疯颠颠,别人也就愈瞧不起她。这时她是让人同情的,或许当初她没有嫁进姜家,这一切会有不同的结果,她的人生或许是另一番景象。

十年后,成了寡妇的她终于离开了这个束缚的家,本以为她的人生可以换一种方式,可结果却只是从一个牢笼换到了另一个牢笼。这一次的她是自己心甘情愿被金钱锁住。有了家产,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护住钱财上,为自已带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锁。为了钱,她撵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泽,病态地拆散了女儿的婚姻,故意在儿子、儿媳间制造矛盾。似乎就像小说的名字一样,《金锁记》,这个彻底被金钱锁住的女人。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因为这枷锁,“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似乎什么也没得到,有钱,生活却过得不是那么的有意义,没有遇到真正关心喜爱她的,甚至最终连自己的儿女都恨毒了她。

这时候对她是怨恨的,无论她经历了什么,是苦是甜。一切就到此为止,给自己的孩子留有一份自由。别让他们再次经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可七巧或许曾将这样想过,只是慢慢地一切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轨迹。

其实在那个年代,作为女人,能够依靠的更多或者说唯一的是男人。七巧生命中有三个男人:丈夫、小叔姜季泽,儿子姜长白。丈夫是“没有生命的肉体”,对她而言“要是能有点人气就好了”,从丈夫这里她得不到任何的安慰。小叔子姜季泽是她曾经喜欢的人,只是这在外寻花问柳的人,也有他自己的原则:“不惹自己家里人”。后来当姜季泽再来找她时,她却认为他是来骗钱的,不是真情。从丈夫、季泽那里得不到爱,她便产生了疯狂般报复的病态心理,对所有男女之爱充满忌妒,包括儿子长白、女儿长安。当儿子长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让已结婚的长白整夜陪着她通宵聊天,讲小夫妻的性生活,最后逼得儿媳妇自杀身亡。当女儿找到了对她不错的男人——童世舫,订了婚,却被母亲七巧硬生生拆散,这不够,当她知道女儿依旧和童世舫交朋友时,她请童世舫吃饭,她却用“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她喷烟。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东西。小姐家,够多不方便哪!也不是没戒过,身子又娇,又是由着性儿惯了的,说丢,哪儿就丢得掉呀?戒戒抽抽,这也有十年了。”来彻底毁了自己的女儿。她似乎在逼自己的女儿走上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条道路。这时的她已经完全丧失了母性。

其实在现在,我们依旧能找到七巧的身影,只是可能不像七巧那样疯狂。或许就像张爱玲说的“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还没完也完不了”似乎也表明像七巧这样的人还会出现,或许只是换一个人换一个地方而已。不是没有发生,只是还不知道而已。

常常觉得自己不是那样的市侩,或许爱钱,却绝不会像七巧那样为了钱,怀疑一切靠近自己的人,也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会如何继续下去。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好的,也许当自己身处在七巧那样的年代,或许连活下去的念头都不知道是否还存在。即使活着或许也不一定做得比七巧好。

就像面具一样,或许一开始只是好玩,但戴的时间久了就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再也摘不下来了。也许有一天也会像七巧那样或许是在不情愿的状态下,戴上了那“黄金的枷”,时间久了,想摘也摘不下了。

第二篇: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读后感范文

祁方宏

张爱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满传奇色彩,她的性格聪慧、执着、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她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作品凄幽、秾艳、苍凉,充满了人性的主题。《金锁记》是她的早期作品,发表时她不过只有二十三岁,但作品已经是相当成熟,从取材的视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现技巧方面,都有突破,当时及后世的评论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金锁记》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为原型的。小说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之所以能够嫁到姜公馆这样的公侯之家,是因为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钱。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环的蔑视和冷落,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她心里喜欢小叔子姜季泽,但季泽却是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于是本来要强、泼辣的她就愈发口无遮拦,疯疯颠颠,别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让着她,是因为向她要东西。十年后成了寡妇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馆,有了家产,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护住钱财上,为自已带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锁。为了钱,她撵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泽,病态地拆散了女儿的婚姻,故意在儿子、儿媳间制造矛盾。“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钱迷乱了心性,变成了一个有着“疯子的审慎和机智”的狠毒、绝情、病态的人,但其实是她的人性被所处的环境逼迫、扭曲的结果,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是与封建社会的根本相联系的。作为女人(不仅是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质外,男女之爱是她们的基本需要。但身处没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却连正常的生理和感情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她生命中有三个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泽、儿子长白。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在她看来是“没有生命的肉体”,“要是能有点人气就好了”,她无法得到爱欲的满足,甚至连她自已也弄不明白怎么会有了两个孩子。姜家只不过是让她来侍奉他,她因此最终分到了姜家的财产。季泽是她心中爱着的人,喜欢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季泽虽然在外面寻花问柳,可在家里却不敢太造次,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他有他的原则。分家后季泽来找她,向她做了表白,但她却认为他是来骗钱的,不是真情,所以把他撵走了。可以看出她的渴望除了性爱之外,还有情爱,但因为猜疑,她放弃了这种机会。我不认为作者只想表现金钱的胜利。但此后,她抛弃了这么多所获得、保护的财产,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托。从丈夫、季泽得不到爱,她忍受着情欲的煎熬,产生了疯狂般报复的病态心理,对所有男女之爱充满忌妒,包括儿子长白、女儿长安。儿子长白成 ……此处隐藏4435个字……眩晕之中。可是毕竟此时的七巧已经不是当初为了爱嫁到姜家去的七巧了,她知道什么才能使她生

存下去,她更加知道季泽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她暴怒,她发疯,她果断拒绝了姜季泽。季泽走了,决绝的七巧却又滴着眼泪,暗自伤心。

如果说对季泽的渴望是七巧人性的表现,那么泯灭了那点爱,她便彻底地套上了黄金的枷锁,变成了地道的疯子。不幸她还是人母,是婆婆。她的疯狂不仅使自己走向毁灭,而且将身边的人拉来做陪葬。“30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周围的人都恨毒了她”,但是她无法控制自己,只能让疯狂拖着她往绝路上走。疯狂来自黄金欲,而黄金欲变成盲目的破坏力量,又是爱情得不到满足的直接结果。她要报复,报复她为黄金付出的代价,不顾一切,不择对象,情欲就是这样盲目地支配着人。七巧的悲剧是无可奈何的,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她摆脱不了。

七巧的儿媳妇芝寿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牺牲品。在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婆婆的大家庭里,她苦苦挣扎着。她也是被曹七巧的黄金枷所劈杀的一个。由一个正常、健康的女孩子,最终被逼得走上绝路,即使是死后也难以宁静。

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曹七巧也满怀怨毒。她看不得长安在恋爱后日渐红润、有光泽的脸庞,背地里不知恨了多少回,最后更是破口大骂,使尽了恶毒的词句。她变态的心理已经容不下任何幸福的东西,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加以破坏,用那沉重的黄金枷角疯狂地劈杀着。断送了女儿的婚姻,断送了长安一辈子的幸福。

不能说曹七巧生来便没有人性,便是如此恶毒。在她的回忆里,

年轻的时候也满怀着爱情的理想,“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都曾经喜欢他。只是为了金钱的追求,她嫁入豪门,从此开始了人性扭曲的过程,最终不仅自己一辈子都戴着黄金枷,连她的儿子女儿也被祸及。

如果以婚姻作为一个女人一生的分水岭,爱玲笔下婚前的女人都是天真、纯洁、完整;而婚后的女人则是扭曲、阴沉而千疮百孔。婚姻可以说是女人一生的重要门槛,因为她代表女人性的启蒙亦是性的压抑,女人是宗法婚姻的“交换物”,又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满怀情爱幻想的女人在婚姻中注定要幻灭与觉悟。张爱玲真实地触及了这以社会现实,附之紧凑的结构、节奏和明晰的色彩,成就了血肉丰满、思想波动乖戾的女性形象。

《金锁记》得到了中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的高度评价:“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最为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曹七巧的故事必然会结束,然而其形象却将永存于读者心中。曹七巧是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悲剧感与震撼力。其人性的扭曲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幸,强烈地揭露了冷酷的封建性所造成的人性泯灭的巨大阴影以及人们生活状态的荒诞混乱。我们也可以从张爱玲塑造的曹七巧这一形象中看出她的无奈与悲哀,她对美好世界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怅惘与迷失,这样一位乱世才女,连同她那独具个性的文章必将成为后人心中一道永远

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 《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张盛寅 编东方出版社2014年12月;

2 《张爱玲传》 西岭雪 著 东方出版社2014年5月1日

3 《张爱玲传》 任茹文 王艳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4月 11 月1日

4 《张爱玲的倾城往事》 白落梅 著 2014年2月1日

5 《张爱玲全集》 张爱玲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1日

6 《张爱玲传》张贞元 编著工人出版社2014 年1月1日

语言文化系

09汉语言赵银萍1号

第五篇:从张爱玲的金锁记看命运的鬼脸

从张爱玲的金锁记看命运的鬼脸

新闻三班(编辑出版学)李亚强19 读张爱玲,是带着异常的好奇去接近这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奇女子。张爱玲的文曾有浅读,而金锁记,则是所读其习作中的第一部小说。

金锁记讲述的是出身商人家的女子曹七巧嫁入书香门第的姜家,丈夫的残疾和姜家的勾心斗角的生活卖掉了她的一生。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出身书香门第,有着李鸿章的外祖父的贵族血统,因父母感情不和,自小便与继母生活得不到应有的爱,在张爱玲的眼中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有此出身便不难了解她对被封建枷锁束缚的女人命运的刻画的深刻和同情和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荒凉。书中的七巧的命运无疑是封建女性悲剧的缩写。七巧的丈夫是残疾的,她没有过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而当她刚嫁入姜家时她还有着美好的青春一个女子应有的可爱。可她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爱,就连对季泽的那点幻想也不得不在自我的保护面前土崩瓦解,她面对的是一具活着的尸体,只有木然,只有漠然。而她的出身和举止是如此的与这个家格格不入,无疑成了最大的笑柄,于是她本有的那点女孩的青涩和可爱一天天的消失,她本性中隐含的自卑,嫉妒和刻薄一天天的暴露出来。她笑着去伤害着别人,也被别人伤害着。

她的命运是不幸的,所以理所当然的,她也容不得别人的有着幸福的生活。她妒忌媳妇的婚姻,于是她把儿子留在身边,努力的去打探媳妇的不对,破坏着儿子的婚姻,把儿熄折磨致死,甚至一次次的拆散和打破女儿的爱情。终于她成功了,成功的把女儿和儿子留在了身边,过着自己牢笼中的生活,把他们的身体和思想都封锁起来,把女儿长安变成了另一个自己。让儿子和女儿重复着自己的悲剧命运。这时的她早已是曾经的小女孩,她已经成了一个病态的心理扭曲着的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曾经的她被婆婆压迫着,喘息着,而如今,她作了婆婆,拥有了曾经渴望的权力,于是她作着每个封建社会婆婆应该作的去维护和彰显着自己的那点权力。

和张爱玲的另一本代表作倾城之恋主人公相比,她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同是旧社会的弃妇,封建社会的弱势群体,但不同的是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相比,

她没有显赫的出身背景,没有书香门第女子的言行的安分和知书识礼。这仿佛成了她命运悲剧的必然原因。这便仿佛是一件商品的出厂地和品牌不同便注定了她的应有价值。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爱玲不惜以倾城的代价去成全了白流苏的爱情,虽然白流苏早已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但她还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有着高贵的血统,这样的女人在那个年代还有着她的销路。而七巧那一点点小小的爱情渴望则便是在她的身体得到自由之后,依旧受着那点出身的限制,受着那思想的限制。

整整一本书中,七巧的可爱之处是如此的少,幸福是如此的稀有,命运是如此的坎坷,,她的命运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荒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的荒凉。这也是张爱玲书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有风花雪月,美,但不称为爱情,而七巧,透过七巧的命运,我们看到了那个远去社会的一张鬼脸。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本文共93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