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名著读后感2500

时间:2024-05-28 20:28:41
名著读后感2500[本文共33407字]

第一篇:中华美德颂读后感2500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读了《中华美德颂》之后,我感触很深。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要想完成好这一神圣的使命,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弘扬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对我们的民族而言,中华美德就像源泉,滋润人们心灵的生长;中华美德就像脊梁,支起人们挺起的胸膛;中华美德就像号角,鼓舞人们前进的脚步。

这本书讲了许多记忆深刻的美德故事,有汶川地震中的最美女教师袁文婷,有沿冲村父老乡亲的健康卫士柯尊知,有人民的好法官宋鱼水……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舍己为人的“最美司机”吴斌。

当一块大铁片从天而降,击破挡风玻璃,重重的砸向正在专心驾驶的吴斌的腹部时。他并没有慌乱,而是用手迅速抓牢方向盘,挣扎着伸长右腿,踩住了刹车。客车开始减速,安稳地停在了路旁。他艰难地解开安全带,打开客车门,并指挥乘客紧急疏散。就这样,吴斌忍住剧烈疼痛,用坚强的信念,在24秒内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一系列精准的停车操作动作,将客车稳稳地停在

了高速公路的安全区域。车上的24名乘客安然无恙,而吴斌因伤势过重,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职业的责任和担当。他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向他学习!

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那个跋涉在天路上的生命使者——李素芝,他本可以留在繁华的大都市,却一纸申请,勇上高原,一干就是34年;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在生命禁区屡创奇迹,把真心熔铸在了平凡岗位上;他朴实无华,爱民为民,将真爱镌刻在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心坎上。 在西藏工作三十多年来,他跑遍了西藏边防部队和哨所,行程逾百万公里,为军民巡诊七十万余次,发放“免费医疗证”25000多个,为高海拔官兵和驻地寺庙僧尼建立“健康档案”180000多个,医院每年为地方贫困群众、僧人减免医疗费五千多万元。这是一种怎样的奉献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美德最好的诠释!

当然,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有很多人,为革命烧炭尝百草的张思德、廉洁奉公的焦裕禄、心系阿里的孔繁森、为民做善事的常香玉,还有被称为雷锋传人的郭明义……

作为一个平凡的我,可能不会有像他们一样的壮举,但是我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做起;从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做起;从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做起;从不乱扔垃圾做起……

1949年,在毛主席带领下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和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站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的每个中华儿女,无不热血沸腾、壮志激昂。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开创了新的纪元。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六十多年的沧桑巨变,六十多年的光辉历程,让所有中华儿女看到了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改革的春风不仅给中华大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更为中华儿女重塑了民族的信心!在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这个让所有人都惊叹的奇迹,正在稳步的走向世界。

在这漫长的探索中,中华人民团结一致,一齐面对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考验:洪涝、地震、雪灾……在这些可怕的灾害面前,中华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正是他们这坚强不屈的精神,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磨难!这种顽强、坚毅、英勇无畏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第二篇:《生死疲劳》读后感2500字作文

这一次,他所虚拟的那个世界――高密东北乡,焕发出更为奇幻而自然的光芒。他就是那里的缔造者、魔法师甚至是神灵,又是那里的人物草木尘埃,他超然物外,俯瞰着他所创造的芸芸众生,将其领悟了生命大义的深情至性渗透于毫发细微间,他沉浸其间,为人、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为猴、为世纪婴儿,游走阴阳两界生死轮回之间,将五十年的坎坷多难悲欣交集的尘世百劫演绎得淋漓尽致,虽有轮回往复的过程,却没有落入因果宿命的陈窠,虽有章回小说某些因素的借用与激活,却又能出脱的无挂无碍无拘无束??。这部长达五百四十页四十九万字的《生死疲劳》,是他对自己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超越,比之十年前倍受瞩目的《丰乳肥臀》来得更为成熟而精彩。

他可以心平气和地向他心仪已久的格拉斯大叔、马尔克斯先生以及福克纳老头儿致意了,因为这部作品显然是有资格进入《铁皮鼓》《百年孤独》和《喧哗与骚动》的行列的。然而这也是一部多多少少有些迟到的杰作。如果它出现在九十年代,那么它将会产生更为强大的阅读冲击力和更值得关注的文体意义。它是莫言对其十多年来持续走下去的那条道路的一次了断。我们甚至可以说,莫言此前的所有作品,无论是在法国获奖的《酒国》以及他最喜欢的《丰乳肥臀》,还是两年前信心十足的《四十一炮》,都是为了这本书所做的准备。尽管在这部作品里莫言的叙述、语言、结构近乎完美,但是从文体的角度上看,它在很大程度上仍旧是一部总结完成式的作品,而并非是开创式的。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这部作杰作的意思,实际上无论是对于莫言自己还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它都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近二十多年以来能出其右者恐怕还没有呢。

为什么说它不是具有文体开创性的作品呢?这就需要从莫言所着力的叙事和结构上入手去分析。正像格拉斯大叔通过一个整天敲打铁皮鼓、尖叫碎玻璃的畸体儿马特拉策获得了一个近乎全知全能的倒叙视角那样,莫言通过几经转世投胎的世纪婴儿找到了全知全能的倒叙视角。但是为了让这部长达四十九万字的作品显得更有层次感和更富于变化,莫言又借鉴了一点点福克纳老头儿的《喧哗与骚动》的大框架结构,采用了多重叙述最后补述的方式。当然,莫言就是莫言,他非常清楚,仅有叙事角度和结构框架是远远不够的,他最需要的还是很中国的东西,于是他引入了地狱阎罗审判、转回投胎转世,引入了驴牛猪狗猴的人性畜性相互参杂渗透的叙事视角,引入了章回体的小帽子戏法和说书人的某些方式,还有一些民间传说的成份,收到了似真似幻、似虚似实、亦庄亦谐、五味俱全、趣味十足、起伏多变、生机盎然的叙事效果。然而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部小说仍旧是线性的叙事过程。这些因素的介入,确实是解决了线性叙事所容易产生的层次感不强、叙事角度单一的问题。由于线性叙事的大体存在,故事虽然讲的精彩,但是更为重要的小说叙事空间的延伸拓展与灵活 ……此处隐藏31560个字……

《八 “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都错误地承认自然中本来有“美”,它们以为艺术的任务在模仿。通常所谓“自然美”指事物的常态,“艺术美”是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创造和欣赏都是要见出一种意境,造出一种形象,都要根据想象与情感,但是创造却须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出来,成为具体的作品。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但是因为艺术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

《十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想象多半是再现的,即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想象也有创造的,创造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创造的想象又可分为两种心理作用: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有选择时就已经是创造。联想可分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又有“拟人”“托物”两种结果。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情感的阴驱潜率使诗人对于出于己者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旧经验的新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协调,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原来似散漫、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散漫、不重复。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借用写诗词必须受格律约束的道理,说明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而为规范律,再由规范律变而为死板的形式。第一流艺术家大半都是从格律中做出来的,后来都做到脱化规律的境界。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因袭格律的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传达的方法在于练习和模仿,绘画和作文均是如此。关于媒介的知识的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的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凡是艺术家都必须有一半是诗人,一般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遗传和环境对于天才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这只是一种本钱,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灵感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它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的,真与美也并没有隔阂。

纵观全书,先生博学多才的本事已经领教过了,无论是古典诗词、传说典故,还是艺术流派都信手拈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十一、十二章,因为先生系统地阐述创造与想象、情感、格律的关系时竟然把王昌龄的小诗《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优带昭阳日影来。”分析得令人叹为观止:王昌龄使用接近联想写到“团扇”,“寒鸦”是拟人的手法隐喻赵飞燕,“昭阳日影”象征皇帝的恩宠,长信宫四周的许多事物之中只有带昭阳日影的寒鸦可以和弃妇的情怀相照映,只有它才可以显出一种“怨”的情境。《长信怨》前两句拆开来看本很平凡,精彩全在后两句,但是如果没有前两句所描写的荣华冷落的情境,便显不出后两句的精彩。《长信怨》的意象是王昌龄的独创,但是“七绝”这种格律却不是他的特创,他以前和以后也有许多诗人用它。

这忽然给我一个启示,通过心理学和美学的分析,原来唐诗如此值得玩味啊,原来文章也可以这样作

三、高老头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闭上眼睛,眼泪落了下来,不知这是第几滴眼泪了,阳光下,这滴泪在那本书滚动着,发出奇异的光,仿佛在倾诉着这个悲惨的故事——《高老头》《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面孔。“高老头这里个好父亲给了两个女儿毎人80万的陪嫁,只给自己留下1万法郎的年金。他以为女儿总是女儿,出嫁之后,他等于有了两个家,哪知,不到两年,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读 到这儿,我曾落过泪,这泪是对两个女儿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毫无人性的冰冷心肠痛斥的泪。她们难道忘了父亲的养育之恩了吗?她们难道忘了父亲一天只吃 几片面包的入身影了吗?高老头把一切的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给她们找最优秀的家庭教师,给她们找有教养的伴读小姐。。。。。。高老头不会想到,我不会 想到,没有人会想到:把父亲赶出家门的竟是亲生女儿!巴尔扎克用辛辣的笔把两个女儿的卑鄙、虚伪、毫无人性揭露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反映社会上的悲剧:儿 子对自己牺牲一切的母亲肆无忌惮;女儿把父亲扫地出门。。。。。。我茫然了:难道为了幸福就一定要赶走父母吗?难道赶走了父母就幸福了吗?。。。。。。我 曾读过一篇文章,三个不孝的儿女,要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来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是在母亲的级记忆里,他们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亲的伟大。天下的父 母是同样的呀,他们为了儿女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高老头的病情又加重了。。。。。。临死之前,高老头哭天喊地的想见女儿一面,但丝毫也感动不了女儿的冰冷心肠。。。。。。”读 到这儿,我也曾落下泪,这泪是对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痛恨的泪。女儿们为什么不愿来见高老头,因为他自己没有钱了呀!以往,只要女儿叫一声 “好爸爸”,高老头就能满足她们的愿望。高老头以为女儿孝敬他,其实不然,女儿真正孝敬的是他的钱呀!“钱能买到一切,能买到女儿。”临死前,高老头才明 白了这金钱社会的残酷。泪,痛斥的泪,悲伤的泪,痛恨的泪,凄凉的泪。。。。。。愿高老头的悲剧不在重演。

四、莎士比亚读后感

这个月我读了莎士比亚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莎士比亚小的时候十分热爱学习,正好有一次有人请他们一家看戏,虽然莎士比亚当时很小,看不懂里面讲的是什么,可是莎士比亚十分羡慕那些站在舞台上蹦来蹦去的人,再会家的路上,莎士比亚说;"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什么?''爸爸十分惊讶的说,他的爸爸说;"你真的想像他们一样?''"是''莎士比亚坚决的说.爸爸说;"我绝对不会让你像他们一样的''爸爸大哄到,

七岁时,莎士比亚要上文法学校了,他觉得文法老师太厉害了,还有一次要提出不上学了,当他们的领导死后,他们一家没了靠山,于是,莎士比亚从此呆在家里,有时还在打工赚钱养家,迫不得以莎士比亚外出打工赚钱,起先跟着一个小的戏团,收入十分低,于是,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一个大一点的剧团,莎士比亚先是在那里干杂工,干的很好,慢慢的升到了主演员,最后又当上了编戏的,编了好几首戏,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老了.

我们应该学莎士比亚坚持的精神,我以前就不这样,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很小的故事,有一天,妈妈叫我去市场买菜,因为我当时小,菜市场有离我家很远,我走到半截,就感觉累,就又跑回了家,回家后,妈妈说了我一顿到最后还是妈妈自己去买黄瓜,我在家里看电视了.

《名著读后感2500[本文共3340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