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集中学习研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言提纲

时间:2024-02-25 19:09:45
集中学习研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言提纲[本文共3436字]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我认真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听了省委党校市委党校老师的专题辅导报告,并向党员干部进行宣讲辅导,在多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回首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之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的一系列伟大成就,都离不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路线基础和社会基础。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其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回顾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在非凡的历史条件下,克服困难、勇于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一部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的实践史、奋斗史。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建立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党在伟大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理论成果、思想基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最早的思想来源,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党在成立之初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同时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也初步展开。北伐成功后蒋介石背叛了革命,陈独秀等党内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相反毛泽东等人领导的农民运动却蓬勃发展,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思想,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先后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但是在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了历时两年形成二万五千里的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第二次结合。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逐步发展成熟,不仅指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指导了敌后解放区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实践中形成的,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根基,是党的组织体系中与广大群众联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关系到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能否巩固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注重基层组织建设。李大钊对北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极为关心,毛泽东主持了湖南省和江西省安源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至1922年7月“二大”前夕,已先后建立了10多个基层组织。党的“二大”在党章中首次对党的基层组织作出了规定。这个规定坚持了列宁的建党原则,保证了党的集中统一和战斗力,从组织建设上划清了工人阶级先锋队与第二国际“议会党”的界限,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性质。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党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也更加重视。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通过了《组织问题议决案》,首次对支部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任务作了规定。同年7月,在党的四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遵照上述指示,全党致力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仅在“四大”到“五大”两年多时间内,中共党员人数就由不足千人发展到57 000多人,增长了近60倍,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也有所强化。

在秋收起义后进行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就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全国各根据地和革命武装也都先后运用井冈山经验和古田会议决议的成果,以建立连队支部为核心,加强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在全面抗战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探索。在总结建党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陈云于1939年6月10日在《解放》杂志上发表《支部》一文(收入《陈云文选》第1卷时改标题为《党的支部》)。在文中,陈云强调了支部在整个党的组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支部是党的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团结群众的核心,是党的力量增长的主要源泉。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整顿和加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整风运动的重要环节。1941年7月,党中央政治局通过了由王稼祥、王若飞起草的《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一重要文件重申了组织和组织纪律对于党的团结统一和战斗力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了党内高级干部必须正确对待自己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基层党组织应对高级党员干部实行与其他党员同样的教育管理。所有这些,既是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又为保持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本色所必需。

1949年3月13日,在全国即将解放之际,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论中,详细论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特别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壮大中国革命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带领全国人建立了新中国,就是因为建立了严密高效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原则,一直延续至今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路线基础

回望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沧桑岁月令人无比的振奋和感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有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的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但最终的结果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中国人民仍然没找到一条救人民于水火的道路。早期的包括一批共产党人先驱在内的志士也曾进行过各种尝试,包括“无政府主义”等道路的试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经过多次探索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救中国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成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从此走上了人民当家作主,逐步繁荣富强的道路。

一百年来,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幻,不管曾经的社会主义阵营如何动荡,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农业国家,彼时旧地主阶级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新兴的资产阶级崭露头角,我们党选择了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联合工人和农民开展革命斗争,一次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在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后,我们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迅速分清了国共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使我们党赢得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团结社会各界和各阶层,主张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顺应了全体中国人的民心,与国民党的主张形成鲜明对比。抗战胜利后面对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和平建国成为当时社会的共同愿望,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倡导各党派组成联合政府共商国是和平建国,但国民党政府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逐渐丧尽人心。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在面对一个个生死考验时始终选择站在中国人民这一边,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团结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敌人的惨痛打击中始终坚持正义的主张,逐渐赢得全国上下的民心,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基石,正是有了这期间形成的成熟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我们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历史,能够深刻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要从党的革命历史中汲取启示,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发扬旺盛的斗争精神,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要从党的非凡历史中坚守初心、感悟使命,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切实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一切为民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集中学习研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言提纲[本文共343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